一、 机器视觉产业链
节 1.01 产业链拆分
了解整个行业的产业链,你才能清楚你可以做什么,你想做什么,又应该如何去做。才能够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。
图表 三‑1机器视觉产业链分布图
将机器视觉行业可以分为上中下游,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公司厂商,各个公司盈利方式不同,招聘岗位不同,工作内容也有所不同。
对于还未入行的同学,虽然机器视觉行业有大量不同的岗位,涉及广泛的嵌入式、软开、算法等等,但有些岗位只会在上游,有些岗位只会在下游,有些则只存在于中游。
所以我们应该搞清楚行业产业链分布,搞清楚自己公司和自己岗位所处的位置,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节 1.02 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
机器视觉最上游是零部件供应商,例如相机、光源、镜头、电机、网线、工控机等等。它们只负责生产这些硬件,并将这些硬件卖给经销商进行销售,而不涉及机器视觉的应用。
图表 三‑2海康机器人生产的零部件
所以如果你是在零部件供应商工作,负责研发相机、光源这些,那肯定会很舒服,不需要出差,也不需要关心具体的实际落地应用,可以远离现场的各种疑难问题。
图表 三‑3海康机器人生产的零部件
经销商并不是使用这些硬件的实际厂家,经销商申请获取供应商的销售许可后,大量购买供应商的货源,然后想办法将这些产品卖给中游的系统集成商,或者想办法提供落地应用服务,然后直接去对接下游的一些散户小厂家,然后去售卖盈利。所以如果你处于经销商工作,那你是避免不了出差和与用户现场对接的。
经销商是位于行业中游的,很多经销商也是系统集成商。
例如海康机器人和华睿科技这两个行业龙头,它俩都生产相机镜头等等硬件,是最上游的源头供应商。
节 1.03 上游机器视觉系统开发
还有一个处于上游的,就是机器视觉系统开发,包括机器视觉算法开发和软件开发。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是做硬件的,而系统开发就是做软件的,他们都处于上游。
以海康机器人的VisionMaster为例,其就是最上游的一款低代码拖拉拽机器视觉平台软件,集成了大量图像处理算法。其开发人员就包含了大量软件开发和算法开发。
图表 三‑4海康机器人VisionMaster
同样,因为VM处于最上游,其开发人员同样不需要关心现场的使用场景,不需要出差去现场,只需要关注软件开发本身即可。而对应的系统经销商和系统集成商,以及散户,才是使用VM,需要关心现场应用的人员。
除VisionMaster这种平台软件,类似工业相机客户端这类软件,同样属于上游机器视觉软件开发。例如海康的工业相机客户端MVS:
图表 三‑5海康机器人的工业相机客户端MVS
给大家安利一下,如果你想做这类的软件开发工作,可以学我的项目课程:
- BiliBili:烛照:机器视觉QT/C++软件开发全栈教程_哔哩哔哩_bilibili
- 周旋机器视觉网:roundvision.cc
节 1.04 中游系统集成商OEM
中游的系统集成商,就是我们常叫的OEM,上游供应商不会直接将产品卖给下游的应用厂商,而是卖给OEM,由OEM去集成,将视觉和其它电气、机械等等部分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线,再卖给下游的应用厂商。
以饮料灌装厂家哇哈哈来说,哇哈哈想要去除他们产线的人工,升级为全自动的应用机器视觉的产线,那他们就会招标,某家OEM中标后,作为系统集成商,它就会开始研发整个自动化产线,也就是集成,而产线的机器视觉部分、电气的控制器电机零部件、灌装的专业设备和饮料炉等等,都会和第三方采购。
图表 三‑6哇哈哈生产线
所以OEM并不会自己研发工业相机,也不做视觉软件开发,他们仅做集成。因此OEM也不会有视觉研发工程师,只会招聘视觉调试工程师,当OEM完成产线的集成后,会派遣其视觉调试工程师,跟随产线一起去客户现场,负责产线的正常运转。
节 1.05 下游应用厂商
下游就是机器视觉各种应用场景了,例如上面提到的哇哈哈饮料厂家,就会和OEM购买全自动视觉灌装产线。
例如比亚迪汽车的自动汽车产线,也是汽车领域的机器视觉应用场景。
例如小米华为苹果等手机的生产检测产线,也是机器视觉在3C电子行业的应用场景。
图表 三‑7小米手机生产线
暂无评论内容